不少家长感慨:别看孩子小,脾气可够大。近日,新加坡《年轻父母》杂志邀請親子作家贾丝明·韩和雪莉·霍利,就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分享经验,化解孩子的小脾气。 問題1:“反思角”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嗎? 答:“反思角”對小一點的孩子比較管用。因爲小朋友不願離開父母,在“反思角”待一會兒,對他們來說已經是難忘的懲罰。這個過程中,孩子能反思自己的錯誤,家長也能冷靜下來,對雙方都有利。“反思角”應設在一個安靜、沒有玩具和零食、安全的地方。每次反思時間可按孩子年齡設定,比如3歲孩子,每次發脾氣後反思3分鍾。 問題2:孩子亂發脾氣,當衆管教好嗎? 答:如果孩子無法控制情緒,家長管教時應該盡可能鎮定,用低聲但嚴肅的語氣說話,比大喊大叫效果好。如果孩子發脾氣,根本不聽大人說話,可以暫時不理睬,或者把他帶到人少的地方,讓其冷靜,事後再講道理。 問題3:學齡前孩子到商店什麽都要買,不買就發脾氣,怎麽辦? 答:確實很難說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,但家長應該堅持,不該買的東西堅決說不,不要中途讓步。孩子會明白,哭鬧不會讓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,有時冷處理是最好辦法。 問題4:體罰是不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? 答:建議不要體罰孩子。體罰也許能讓孩子當時聽話,但那是出于害怕,而不是認識到錯誤。很多家長體罰孩子,不是因爲犯錯,而是自己失去理智,這時需要家長在“反思角”待一會兒。 問題5:孩子10歲了,“反思角”不起作用怎麽辦? 答:“反思角”對大一些的孩子已經沒什麽效果了,限制其“特權”更管用,比如晚上不讓他看電視或取消周末去遊樂場玩。如果限制的事情和孩子的錯誤行爲相關,效果更好。 問題6:獎勵孩子會不會讓其形成不良習慣? 答:家長可對孩子的良好行爲加以獎勵,但獎勵應和其良好行爲結合在一起。比如孩子很好地克制了情緒,沒發脾氣,與其獎勵他一盒巧克力,不如給他一個擁抱,並鼓勵說:“你真棒。”▲ |
GMT+8, 2025-10-2 15: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