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人工智能(AI)浪潮興起,萬國郵政聯盟(簡稱萬國郵聯)和日本、新加坡及歐洲多國的郵政公司在智能分揀、物流優化、客戶服務等核心環節廣泛部署AI技術。AI技術正深刻重塑多國郵政業運營模式,推動這一傳統行業從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驅動型全面升級,邁入智能化、數字化和自動化新階段。 整合数据 优化流程 作爲聯合國專門機構,萬國郵聯近日宣布推出首個用于分析郵政網絡發展數據的AI試點智能體。該智能體在萬國郵聯的統一數據平台運行,整合所有相關大數據和其他數據源,用于分析郵政發展,能爲政策、監管和運營方面的變革提供建議,從而在國家層面提升郵政覆蓋範圍和可靠性等,同時還可用于測試潛在解決方案。 荷蘭郵政在2024年推出基于大語言模型的生成式AI追蹤助手,這個名爲“SuperTracy”的系統可用于追蹤包裹從發貨到投遞的整個流程,識別物流環節的中斷情況,提高包裹追蹤透明度及客戶溝通效率。 新加坡郵政利用谷歌雲的AI基礎工具開發了生成式AI解決方案,可自動提取貿易文件中的信息(包括手寫內容),利用這些非結構化數據生成可搜索數據庫,從而加快物流調度與包裹投遞效率。 人“少跑路” AI“多干活” 德國敦豪公司(DHL)在全球範圍廣泛部署AI技術,以提升倉儲與分揀效率。該公司研發的IDEA軟件分析曆史數據,優化倉庫揀貨路線和聚類分析,合理分配倉庫人力,顯著提升訂單處理速度與准確性。該軟件能幫助倉庫員工減少約50%的行走距離,單個倉庫勞動生産率提升約30%,且能夠與大多數傳統倉儲管理系統無縫整合。 DHL分支機構DHL快遞公司在美國、新加坡、韓國等地部署了中國深圳藍胖子機器智能有限公司研發的AI分揀機器人。該機器人利用AI技術,可將文件和小件包裹快速分類至不同投遞箱中,每小時處理量超過1000件小件包裹,分揀效率提升約41%,准確率高達99%。同時,利用機器人分揀包裹還能減少人工接觸,降低作業風險。DHL快遞公司計劃在更多地點推廣該系統。 在位于布魯塞爾的分揀中心,比利時郵政實施了由美國科瓦裏安特公司開發的AI分揀系統。該系統通過攝像頭、掃描,可識別以往難以處理的重疊包裹和軟塑料袋包裝的包裹,將其分流至專用滑道,減少人工分揀工作量。該系統每小時可處理約2.5萬件包裹,提升效率和准確性,此外,該系統還能捕捉包裹特征和損壞等數據,爲企業客戶提供包裝改進建議。 破解配送“最後一公裏”難題 面對勞動力短缺和交通不便等挑戰,日本郵政積極探索利用AI和自動化技術做好“最後一公裏”的配送,已重點布局無人機和配送機器人等方向。日本郵政攜手日本無人機制造商“自主控制系統實驗室(ACSL)”開展試點,利用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無人機執行超視距飛行,載重可達5公斤,實現包裹跨越山地快速投遞。 在城市中,日本郵政與本土無人駕駛技術公司ZMP合作測試輪式配送機器人。這些機器人配備攝像頭和多種傳感器,能在公共道路上自主避障、識別交通信號並完成短距離包裹投遞。 欧洲多国邮政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机器人投递。例如,挪威邮政与自动化公司Buddy Mobility合作,启用轮式机器人承担部分人工投递任务。该机器人能通过智能手机与客户联系,并自主驶向客户,客户可在收到通知后取件或寄件。 |
GMT+8, 2025-10-1 12: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