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。 高考結束與被高校錄取前這段時間,通常是考生心靈的“真空期”,更是學生心理産生問題的高發期。“考完了,但還沒考完。”這是不少考生在等待分數階段的真實寫照。考試結束只是暫時的解脫,成績公布前的等待期往往更讓人焦慮和煎熬。 義烏市中心醫院精神科主任、主任醫師方向明表示,這些擔憂、焦慮是正常的,他提醒考生和家長,雖然高考已經結束,但仍然要重點關注高考後的心理波動,客觀看待高考成績,用平常心迎接高考後的人生。 高考後對什麽都提不起興致 高考,被譽爲青春的試煉場,對于每一位經曆者而言,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。然而,當緊張的備考生活戛然而止,一些考生卻發現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困境。 高考結束後,潇潇(化名)就像“霜打的茄子”一樣,將自己整天關在房間裏。她感覺自己總是健忘斷片,高考前所設想的各式放松的行動都沒有興趣去做,“感覺做什麽都好累,提不起興趣,有時又感覺很迷茫,人生沒意義很壓抑。” 這種狀態不僅令潇潇本人感到困惑和痛苦,也讓她的家庭關系變得緊張。父母從最初的欣慰與期待,逐漸轉爲不安與焦慮。他們難以理解,爲何孩子在考試結束後的表現如此反常,甚至開始質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麽。“高考結束,孩子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裏,一句話也不說。白天睡覺、晚上熬夜,眼看著精神氣都沒有了。前幾天我們實在忍不住,勸她少玩手機,出去見見朋友。還沒說幾句,她就大發脾氣,說我們不懂她,少管她,把她媽媽都氣哭了。”潇潇的爸爸說。 潇潇告訴記者,她看手機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麽,同學群裏大家在聊考試和志願,她都會飛快劃走。“感覺自己有時還會很暴躁,一言不合就朝父母發脾氣,其實明明知道他們非常辛苦,但自己就是控制不住。” 走出考場後徹底“放飛自我” 高考鈴聲的遠去,對于嘉豪(化名)而言,不僅意味著十二年寒窗苦讀的暫時解脫,更是青春釋放的號角。 聰明活潑的嘉豪打小就是鄰居口中的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雖然高考成績還沒有出來,但是嘉豪早已“勝券在握”。“書山有路勤爲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。”這句話伴隨了嘉豪無數個日夜,如今,他決定給自己的心靈放一個真正的假期。與同學們的慶祝方式簡單而直接,他們將厚重的課本一一丟棄。隨後,一行人湧向了上學途中多次經過的網咖,嘉豪在遊戲中找到了另一種勝利的喜悅,那是對自我壓抑的解放。 起初,嘉豪的父母以一種近乎寵溺的心態默許了他的放縱。畢竟,兒子的優秀讓他們引以爲傲,他們願意看到孩子在緊繃後的松弛,甚至覺得這是他應得的獎勵。然而,當嘉豪的夜晚不再屬于家,當他的身影出現在燈紅酒綠的夜場,酒精與音樂成了新的夥伴,父母的心中開始滋生出一絲不安。“酒喝多了傷身,年輕人要愛惜自己的身體。”淩晨1點,見兒子還沒回家,嘉豪媽媽最終還是撥通了電話。“知道了。”嘉豪不耐煩地挂斷了電話。 這兩天,嘉豪晚上沒再去酒吧,“假期”模式升級爲全天候的遊戲馬拉松。鍵盤敲擊聲成了家中日夜不息的背景音樂,嘉豪沈浸在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,忘卻了時間,忘卻了饑餓,甚至是身體的疲憊。直到在網上“奮戰”了兩天兩夜之後,眼睛又痛又癢才作罷。他才恍惚意識到,這份“犒賞”似乎走上了極端。 “過來人”教你如何利用好暑假 小王(化名)目前是浙江大學竺可桢學院漢語言系的一名學生,她向記者分享了去年高考後的假期生活。從小生活非常自主的她,經曆高考後,“感覺一下子轉換了角色,更大的世界在眼前展開,每天的生活不再只是高考,充滿了各種可能性。” 在爲期半個月的旅遊後,她報名了自己一直很想上的健身拳擊課,考了一本駕照。因爲大學志向是學習中國近現代文學,她每天會安排一定時間的閱讀。“胡適、郁達夫、茅盾、老舍,大概讀了十幾本。”假期期間,她堅持每天睡足10個小時——8小時晚覺,2小時午覺。“感覺把高中缺的覺都補回來了。” 如今回過頭來看,她覺得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事其實是去了解各種的招生信息、報考政策,以及二次選拔的信息。她說,盡管如今信息發達,但信息差依舊存在,她自己就是差一點錯過了中意的高校。“盡可能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自己不熟悉的學校和專業。這比旅遊健身都重要得多。” 如果考試失利心情很差怎麽辦?小王說,當時身邊也有考試發揮得不好的同學,但低落了一兩個星期之後,很快就調整了過來。“現在也在自己喜歡的專業努力學習。其實高考並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。國家和時代都在發展,每個人都可以有適合自己的選擇。”爲此,小王想對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的學弟學妹說,“我們現在碰到的一些失意、挫折,如果站在一個更加長遠的人生的角度來看,可能恰恰是轉動你命運的那個齒輪。” 胡先生是2012年的高考考生,如今年紀輕輕,卻已經在一所高校擔任要職。他說高考後的那個暑假對他的人生影響非常大。“考試後,我就去了一家麥當勞打工,這個機會還是父母托關系才爭取來的。”胡先生說,自己在家是掃帚倒了都不扶的人,打工的時候不僅要天天掃地隨時清潔,甚至還要打掃廁所。堅持後,他不僅掙到了人生第一筆工資1500元,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,還獲得了寶貴的社會經驗。 “這可以說是我第一次獨自面對和接觸社會,心態的轉變非常明顯,就是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麽吧。”進入大學後,胡先生依然認真學習,考下各類證書,並積極參加各類評選和比賽,以十分漂亮的成績畢業。在後來的工作中,表現優異,晉升迅速。 “如果說沒那段經曆,我可能到大學裏面不會那麽努力,也會陷入迷茫和放縱。”對于高考結束後的時間,胡先生建議考生在選好專業以後,多接觸社會,提前做好人生規劃布局。另外,“一定要給父母做頓飯,做做家務,或者體驗父母的工作,切切實實地體會父母的辛苦。” 咨詢師觀點 高考後,如何開啓人生的“全新模式”? 方向明表示,高考結束後,高度緊張到突然松弛,考生的心理狀態和作息等與考前産生巨大變化,同時在等待分數、等待報考、等待錄取和家長的期待等一系列應激反應中,考生的心理起伏比較大,因此要尤其關注。 那麽,應該如何開啓人生的全新模式呢? 注意休息,張弛有度。 高考結束,漫長的暑假模式開啓,在計劃著畢業旅行、規劃著暑期實踐的同時,要注意多多休息、放松但不放縱,盡可能不要打亂自己的生物鍾。可以加強鍛煉運動,適當遊玩散心,找到自己新的目標,培養適當的興趣愛好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 轉變想法,排解壓力。 高考固然重要,但這是人生航道的起點,並非終點。要客觀看待分數,拒絕悲觀認知、拒絕“高考沒考好,人生全完蛋”的思想。通過接納情緒、轉變想法、合理宣泄,來減輕焦慮、憂慮、自責的心理負擔。 找准坐標,規劃未來。 高考確實是影響人生、關乎未來的重要一戰,新的人生如何規劃、如何度過,可以多與父母、老師討論。填報志願時結合自身實際,充分了解學校、專業和錄取情況,在此基礎上,去探索自己感興趣專業或行業的發展現狀、就業前景等信息,多方面、多渠道搜集信息,合理決策,全身心投入下一個環節。 那麽,高考後,家長又該以何種心態面對孩子呢? 方向明強調,很多家長覺得“考不上大學、考不上好大學,人生就被毀了”,正是這種絕對化的認知,給了孩子莫名的壓力。實際上,家長更應該調整心態,不以成績論英雄、不以高考論英雄。 放平心態,接納結果。 家長應避免與孩子反複談論高考、成績等話題,不要在無形中施加壓力。考試已經結束,不管孩子成績如何,家長要放平心態,坦然接受,要尊重和肯定考生的付出,提供支持和鼓勵,正確引導孩子對考試成績的認識。 溝通交流,共情陪伴。 家長要學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,以平和的心態給予孩子最溫暖的陪伴,例如和孩子一起學習、探討一些社會熱點話題,可以改善孩子的孤獨感、自卑感或焦慮情緒,也有助于孩子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,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。 適當參與,當好助手。 填報高考志願時,家長應以尊重孩子的真實意願、興趣爲先,可以一起來分析考生在專業、職業領域的優勢和劣勢,共同制定可行計劃。家長既不能“大包大攬”,也不能做“甩手掌櫃”,適當參與,給孩子當“參謀”,做好孩子最堅實的後盾。 |
GMT+8, 2025-10-1 14: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