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春天,就會想念一種清新又雅致的糕點——清明粿。雖然每年春天都會吃,但百吃不厭。艾草的清香,與春天的記憶深深聯系在一起,讓清明粿成爲義烏人眼中“最春天”的食物之一。 佛堂下市菜市場,應該就是80、90後印象中小時候的菜市場。場地不是很大,但東西齊全。煙火氣很濃,大家都很閑散。一進去就會有一種熟悉感,好像攤主裏有自己認識的叔叔嬸嬸,或者拐角就會出現熟人,隨時停下來唠嗑。 菜市場大門口第一家攤位就有賣清明粿,清明節前一個月已經開張。粿子有兩種,圓圓的裏面包的是芝麻和紅糖,通過模具按壓成型,上面還有寶塔印花,另一種餃子狀的是雪菜筍肉餡的。他們家的清明粿,是義烏最傳統的那種味道,老板邊做邊賣,顧客吃到的都是“家裏的味道”。 面是韌韌的,艾草纖維隱約可見,一口咬下去,艾草的清香在唇齒間回蕩,越嚼越香。甜餡裏的芝麻被舂碎,香氣充分激發,滴滴香濃,一口上頭。而雪菜筍肉,“鹹黨”表示味道也很不錯,更受本地顧客青睐。兩種粿子,價格都是1.5元一個。要是想自己動手,還可以買揉好的艾草面團,10塊錢一斤,更便宜實惠,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餡、做造型。 距離清明節還有段時間,但清明粿的生意已經非常不錯。“老板,清明粿來一盒。”“多來兩個,裝滿。”“我想這一口好久了,老板你終于開始做啦。”鄭小姐是金華人,在佛堂工作,她說這家清明粿有她小時候的味道。“我就是愛吃這種有韌勁的清明粿,軟趴趴的那種吃不來的。我家那邊的清明粿個頭還要大。”據經營戶介紹,現在平均一天能賣出兩三百個清明粿,遇上周末,生意還要更好些,能賣出五六百個。在這裏賣了六年清明粿,好味道是口碑,老熟客都說,他家的清明粿根本不愁賣。 非常出人意料的是,這古早味十足的清明粿,出自一位27歲的男生之手。經營戶叫厲良傑,就是下市人。別看他身材魁梧,做起精細的手藝活來十分有樣。搓條、切塊、包餡、成型,小小面團在他手裏,三下五除二就變成造型精美的清明粿,動作一氣呵成。只見他一邊圍著圍裙縮在攤位裏包清明粿,一邊招呼生意,十分淡然熟練。遇到新客,他還會細心地指點:“剛包的清明粿,大火水燒開,上鍋蒸8分鍾,皮像氣球一樣鼓起來就好。要是冷凍的,直接下鍋蒸12分鍾,時間不要多,不然皮就沒韌性了。” “我做清明粿6年了,手藝傳自我的外婆。”許多人也許無法理解,年紀輕輕的他爲什麽願意來做清明粿?厲良傑從前也是個上班族,但朝九晚五的生活他並不適應,所以最後還是選擇回家繼承家業。厲良傑淡淡地笑著說:“我更喜歡自由。” 這些年,厲良傑一直堅持用最傳統的方法做清明粿。比如,艾草並不是用新鮮采摘的,而是得在前一年先用石灰水腌制,存放到來年再拿出來,洗淨石灰水,再用石臼舂碎、搗透,然後才能和按比例調配的糯米粉、粳米粉混合,揉搓至有韌勁、不粘手,這就制成了艾草面團。這樣做出來的清明粿顔色更深更翠,艾草的味道也會變得更溫柔醇厚,同時又能保留艾草的些許纖維感,讓面團變得更有韌性,吃起來更有嚼勁,湊近一聞還有清新的艾草香。 “別看坐著包清明粿挺輕松的,前期准備還挺累,要錘一個小時才能把艾草錘透。”厲良傑說,小時候幹這個活是全家齊上陣,如今這個重擔就落到他一個人身上。“錘好了艾草又要錘芝麻,還得不斷調試面團比例,准備餡料,每一步都馬虎不得。” 不過厲良傑也不是一味地固守傳統。比如過去做清明粿時,要用手把一個個小的艾草面團,捏成小碗狀。這個過程不僅考驗手藝,也非常費工夫。厲良傑就在網上買到了專門的“壓皮神器”,輕松一壓就能做出一個“小碗”來。另外,他放棄原本的木質月餅模具,選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手壓式模具。“原來那種太費勁,要抹很多油。”用上這些模具,包粿的速度大大提升。 好味道就是最好的宣傳,除菜市場散客外,附近不少酒店食肆都會找他進貨。厲良傑說,清明節臨近,全家一起都忙不過來。“每天晚上炒餡料,早上5點起來蒸粿,白天就包粿。” 按照市场化思维,这么好的生意应该做大做强,雇帮手請人,扩大产量,没事还可以做直播,网上卖货,微信接单。但厉良杰还是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的小生意,“忙不过来了,做多了怕味道变化。” 菜市場裏,厲良傑的熟人非常多,“都是村裏的。”大家走過路過,買或者不買,都會來跟他聊兩句,奶奶大媽們還會關心一下他什麽時候找對象結婚。“小夥子人可好了,一家人也很勤快,現在有房有車,日子不要太好哦。” 在稠關菜市場,還有這樣一家攤位,供應著彩色青團,不僅內餡口味豐富,比如蛋黃肉松餡、豆沙餡、芝麻餡,連外皮都是令人驚豔的水果色。經營戶方雲英介紹說,這並不算傳統意義上的清明粿,因爲其中並沒有艾草,而是以草莓、芒果、桃子等水果榨汁,摻入糯米粉中制作而成,口感上更加軟糯。 “小朋友很喜歡,家長就會買來嘗嘗鮮。”方雲英說,這類清明粿價格也很實惠,1元1個。 年年清明“綠”,歲歲粿飄香。作爲江南地區特色美食,清明粿在保留傳統口味同時,一直在推陳出新,成爲老少皆宜、甜鹹兼備的時新小吃。清明粿的時令性非常強,所以知時節的人們,總不會錯過這一年一會的美好。 |
GMT+8, 2025-10-1 22:54